沐鸣开户

沐鸣开户网站xml地图
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党团要闻 >> 正文

这位小学老师离世震动全国,她的这些话一定对你有启发🧏🏽‍♂️!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08-26 21:50:09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被誉为“共和国语文大师”,她到底做出了怎样的成就🤵🏿‍♀️?


  这位老师的离世💇🏿‍♂️,几乎震动整个语文教学界,她长达半世纪的教学生涯,又会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和启示🍩?


  这位九旬老人就是袁瑢,我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实验小学名誉校长。她因病于8月23日13时14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她曾任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受到刘少奇主席接见。



  得到袁瑢老师去世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上海市实验小沐鸣长杨荣等名师,他们和袁瑢之间有哪些故事🤓?他们的教学生涯得到过袁瑢老师的哪些启发💂🏿‍♂️?


  让我们从一部纪录片开始,认识这位百岁名师吧🚢🫰🏼!


  本片为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教师》

 

记者采访😥:于漪等名师眼中的袁瑢老师



  “坚持、不跟风”,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对她的评价📷。袁瑢始终强调识字教育👩🏽‍🦰,认为识字做好了才能更深入地学习文化知识。上世纪50年代国内学习苏联教学模式,推行严格精细化的“红领巾教学法”,袁瑢感到难以认同,向校长反映🤽🏼‍♂️,最终校长维护了她对识字教育的坚持🦜。于漪认为,袁瑢的坚持非常了不起,不跟风1️⃣,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勇气🫸🏿。“如果自己有私心,要出名🚵🏿‍♀️,名利当头👨🏻‍🦼,她就要跟风了。”


  “细、实👨🏽‍💻🙌🏻、活、深👨🏼‍⚖️、严”五个字浓缩了袁瑢一生的教育思想🌲。上外-黄浦外国语小沐鸣长张雅敏对一堂三十年前的公开课记忆犹新。当时她参加工作不久,在课上讲解一篇习作例文,总结其中的四五个优点,要学生在写作文时学习。一些听课的老教师反馈,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但是袁老师告诉我𓀆,一堂课要让小学生掌握这么多内容吗,他们怎么能消化得了呢?把一两点讲实讲透,带学生深入领会🌶,就很不错了。”张雅敏说,她从此对袁瑢倡导的“细、实☎、活、深🫰🏼、严”有了更多一层理解,如今依然受益。


  用心灵感染心灵🏛,是袁瑢的教育追求,她言传身教,为学生带去一生受用的教育💭。2016年她曾讲过一个值日生打闹的故事。一次放学后,几个值日的男同学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打闹,一个人把讲台上的一摞作业本弄倒了,非常慌张。另外几个男生就跑去办公室找袁瑢告状🕦🪐,“那个谁谁谁闯祸啦!”


  袁瑢来到教室,看到那个男生在捡作业本。她叫来告状的几个男孩子,帮他一起捡🚨。她告诉学生们,轮到值日的时候不应打闹🦵🏿,要认真完成轮到自己做的事情🔺;看到同学把东西弄掉了👵🏿,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去告诉老师😮‍💨,而是要帮助他一起把东西捡起来🫎。一件小事的处理,体现了袁瑢的教育智慧。


  “对孩子要善于沟通🦎,要对他们有耐心,特别是年轻老师,要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引导。”万张燕清晰地记得📥👊🏽,青年教师们去袁瑢家中拜访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教诲👂🏼,她也一直铭记于心🖖🏿。


  这些名师的回忆🌽、评价🧹,让我们感受到袁瑢老师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6️⃣,除了身边人的转述、评价外,我们也为您搜集了袁瑢老师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她给我们留下的诸多教育“金句”🙂‍↕️,值得我们学习🛩、体味。


她说——

“学生、家长🧑‍💼、老师是一家人”


  1946年,袁瑢在战乱中随全家从南通来到上海,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又因身体原因休学🍓,“误打误撞”踏上了小学的讲台。袁瑢后来回忆,当年,她看的第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是一本《小学教育典型经验介绍》,其中,“学生、家长、老师是一家人”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


1960年袁瑢受到刘少奇接见

 

  在袁瑢曾经奉献了一生的上海市实验小学💽,《袁瑢语文教学三十年》一书基本上是该校语文教师人手一本的收藏品🦸🏽‍♀️。年轻教师们总是好奇⛎:“袁老师的课堂,初看有些平常,因为很朴实🧑‍🎨🛢、不花哨🤼,但看似普通的语言、平常的内容🧘🏿,孩子们怎么那么感兴趣👩🏼‍💻?”退休后,袁瑢仍时常来到沐鸣指导🫅🏽,青年教师们常常在她的亲自辅导下备课💇‍♀️。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和袁瑢相识于上世纪60年代。困惑于很多高中学生识字等基本功不扎实,于漪去沐鸣向袁瑢请教,只见她在和一个小姑娘谈心💆🏿。“明知有很多人找她,她对孩子仍非常有耐心,一直说到小姑娘渐渐抬起头,最后蹦跳着走出教室👆🏽。”在纪录片《教师》中🥇,于漪回忆道。

 

她说——

“不能把含糊的东西教给孩子” 


  在上海实验小学第六任校长殷国芳印象中,袁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把含糊的东西教给孩子”。一次⭐️,她惊讶地发现🧗🏼‍♀️,袁瑢的语文书上,密密麻麻全是铅笔记号,仔细一看🤛🏽,袁瑢几乎给每个字都标注了拼音🏊🏻‍♀️。她说🐁,自己普通话多少带着家乡口音,但是教给孩子的,一定要是最规范的知识🧑🏻‍🦯‍➡️,最标准的拼音发音口型。

 

  袁瑢老师“一定要把书教好”的决心从刚当老师时,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她踏上教育岗位前从未接触过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因此要上好课,做一个称职的老师,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几十年前,她为了上好第一课,不知费了多少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抄写教案🏄🏻‍♀️。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她还捧着书本在试讲。尽管这样,那第一堂课还是上得很糟糕,内容讲完了,一看表🧗,离下课还有半小时时间。怎么办呢?只得呆呆地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而台下🔲,学生却一个个“活跃”起来了。


  然而🌮,正是从这第一课开始📓,她心里升起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把书教好👊🏿!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袁瑢带教了20多名徒弟。1989年🍨,原南市区成立精英教师团,在袁瑢家的大书桌上一个字一个字磨教案,成了很多青年教师最温馨的记忆🧑‍🎄。


  袁瑢的弟子、蓬莱路第二小沐鸣长余祯告诉记者,自己还是青年教师时🧘🏻‍♀️🦵,没少因为一手好字受到同事夸赞。听到有人夸她,“握笔姿势不是最好,字都可以写得那么好”,她刚有些飘飘然⚅,就听到袁老师不留情面指出👩🏼‍🔬🧗🏼‍♀️,“你有没有想过🈯️👩🏼‍🌾,握笔姿势更标准🚦,你的字会写得更好呢?”“这让我一下从骄傲变成了惭愧🦔🕌,也感叹🛬,老师随时都是那么严谨认真。”余祯说🎼。


2002年,袁瑢和徒弟在一起

 

  余祯得知噩耗后,泣不成声👨🏼‍🔬。她记得袁老师每一次的鼓励,更记得她谆谆提醒。一次公开课后,在周围一片赞扬声中,袁瑢却指出,她整节课自称了23次“余老师”,而这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不平等感🕐,无形中就会使学生变得被动🤦🏼,不利于形成独立思维🍲。袁瑢告诉余祯,“不如把‘余老师’换成‘我’,让‘我们’一起学习,不是很好吗?”

 

  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教育观念🤲🏼📇。在余祯的记忆中🎊🗑,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她听公开课,不要求课堂整齐划一,而希望从每个孩子口中得到不同的答案👨🏻‍🎤,老师也能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她时常告诉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能把老师问倒的孩子,那就是最棒的;她要求孩子,齐读课文时👨‍👩‍👧‍👧😊,不用太大声🏊🏿‍♂️,整齐就好,但是单独回答问题,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样的孩子才有自信……”


她说——

“沐鸣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快乐的⛹️‍♀️,同学是友爱的🧏🏿‍♂️🌷。”


  人们都知道袁瑢老师语文教学十分出色,却不一定了解她精心育人的事迹。


2011年5月袁瑢和上海实验小学58届校友在一起


   一次🤵🏻‍♀️,袁老师给一年级的小同学默写生字。一位同学无意中抬头看了一眼邻座同学的本子,把自己默不下来的一个字写在了本子上🖌🦵🏿。过了一会儿,这个同学又把那个字擦掉了。就是一个同学这样细微的举动👨🏽‍🎨,袁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即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二十年后这位同学向袁老师谈及这件小事时,动情地说:“袁老师教育我们要成为有用的人💇🏼‍♂️,首先要做个诚实的人。从那以后🧑🏿‍✈️,做个诚实的人♧,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项准则,而且将坚守一辈子🌋。”

 

  还有一次袁老师正在开会🉐,突然有个同学推门进去,向袁老师“告状”:说某同学打扫卫生时打闹,把讲台上的两叠作业本全撒在地上了。袁老师即刻出来🧚🏻‍♀️,她蹲下身子捡拾本子,同时请同学一起帮忙。接下来,她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一个同学偶尔犯错👬,我们该怎么办🧓🏼?首先要想到怎么去帮他🫳🏼。同学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爱护,值日的时候要认真,不打闹,好吗?大家都频频点头。

 

  对于“母校”上海实验小学,袁瑢直到去世前,也都是饱含感情的⬆️。只要身体允许,她总会让保姆用轮椅送到沐鸣→,跟孩子们在一起🫗👨‍🦱,看他们开学,一起进行升旗仪式。“沐鸣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快乐的,同学是友爱的🧑🏻‍⚕️🟧。” 这是袁瑢一直奉行的教育格言😋,也是她对于母校的深厚感情。


袁瑢(右二)和老教师在一起


她说——

“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直到几年前,袁瑢都会坐在教室里,听青年教师的课,为他们出谋划策,亲自指导教学🦩。袁瑢将所有积淀,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今天的教师。她用自己的风范与学术告诉青年教师🚶‍➡️,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只要将生命与智慧投入其中,专业成长与人生价值🍄‍🟫,同样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2015年9月♔,上海实验小学启用新校舍,92岁高龄的袁瑢受邀到沐鸣参加典礼👍🏻。看着孩子们活蹦乱跳的身影👩‍👩‍👦,听到“袁老师”如此亲切的称呼,袁瑢感慨万千🍑:“在这段路程上,最大的乐趣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最大的欣慰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很多人说👨🏻‍🏭,小学老师是小儿科🧎‍♂️‍➡️,但是,袁老师告诉我们,教好小儿科是真的不容易。”上海实验小学第六任校长殷国芳感叹🕵️,“袁老师强调识字🔆,但是她教‘休’,不是让孩子记住单人旁加一个木,这样死记硬背,而是启发孩子想象🕥,一个人靠在一个木头上🤷🏿‍♂️,休息。”而如今,袁老师也终于可以停一停,休息一下了。

 

袁瑢老师,一路走好!

    CopyRight ©2004-2016 沐鸣开户团委  设计与维护👑:团委
    文明北校区: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邮编:525000)
    水东湾新城校区: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海城路五路1号(邮编👍🏿:525027)
    联系电话:0668-2920156 联系邮箱:maozhiyuantuanwei@126.com

团委公众微信号
茂职院招生微信号
沐鸣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