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彰显这种特色🐸,体现这种优势🛂,需要从教育的规律和体系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理和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教育的思想和思想的教育👆🏻。教育的思想服务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方向;思想的教育着力于灵魂的塑造,是教育的核心。一方面,要用教育的思想引领思想的教育。我们党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于办学方向🫎➙,当前更是反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借鉴了当今世界优秀教育成果♻,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要在思想的教育中实践教育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引领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增强师生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的使命和使命的教育。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命的教育是教育的责任担当。一方面🐖,教育的使命与党的使命🏌🏻、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使命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在当今中国,教育的使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使命的教育就是践行教育的使命👩❤️👨。离开了使命的教育是空中楼阁,要用党的、国家的🧑🏿🍳、民族的使命来教育引导师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教育的行为和行为的教育👋🏽。教育的行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行为的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指向🧘🏿♀️。注重教育的行为同重视行为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育的行为能够影响人👮🏽♂️、塑造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行为的教育体现教育的价值和导向🪠。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要注重其行为养成、知行合一,引导他们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并体现到实际行为中。
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要营造富有内涵的教育生活。就是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挖掘出学生喜爱的教育生活元素,构建起学生接受的教育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宏观上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运用活的理论、引用活的案例、使用活的方法,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中所遇到的现实困惑,培养学生理性平和🤳🏼、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教育的方法和方法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方法的教育体现着教育的传承。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和加强方法的教育。要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方法论,教他们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如何认识和改造自我,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为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方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