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央视系列报道《中国军队》
今天带你走进神秘部队
地空导弹部队

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组建于1958年10月6日👈🏽,如今🤟🏽,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已经从最早的4个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具备全天候、全方位打击能力的作战重要力量。
2017年4月中旬🧑🏽🔬,多个战区空军的6支地空导弹部队,千里奔袭西北大漠,参加空军“蓝盾-17”演习💆🏼♂️。

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所有部队要通过12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军事体能多个基础科目竞赛。
“蓝盾-17”演习所有科目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抗饱和实弹攻击演练🧑🏼🔬,在这个环节中,参赛部队要经历人员、兵器的高负荷运转和高强度使用🧑🏼🍼,检验这型地空导弹作战单元的实战能力🧛🏿。

空军地空导弹某旅旅长曾寿鹍:我们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同行。所以我们彼此都要想方设法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方的弱点,这样两两相比不断互相促进,越提越高,这是最大的难度🫅🏼。
此次比武在借鉴“天空之钥”国际竞赛模式基础上,紧贴实战需要增加难度强度,突出防空反导核心作战能力和全岗位全要素练兵🛴🦹🏼,重点强化部队作战指挥、紧急机动、战斗操作以及个人智能🦐、体能🤜🏻、技能。
这是一场由营级火力单元自行组织的机动转进对抗演练🤛🏻。发现目标🤵🏿♀️🎍、捕捉跟踪、完成指示……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几秒钟。

空军地空导弹某团在实战化训练上可是下足了“苦功夫”☞。他们积极探索在营训练接轨基地化训练模式,在驻地就近展开拉动演练🤲🏽,组建导调、考核等专业化队伍、细化战备拉动、突防突击等10多个考核项目100多个考核点,检验部队综合实战能力。

中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营营长 解超旭:一晚上时间🤽🏿♂️,我们全营进行了4次撤收⚀🥴,4次架设🚴🏽♂️,并完成了3次抗击,每一项战斗操作都是在非常苛刻的评判条件下进行,可以说,这种紧贴实战的训练考核模式😸,将我们许多不符合实战要求的毛病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逼着我们在日常训练当中无限靠近实战🕵🏻、贴近实战🤵🏿♀️。
在一次高原联合战役演习中,参演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经过7000余公里的铁路输送和300余公里的摩托行军,首次在高海拔地区超条件组织实弹射击,进一步验证高原极限条件下兵器作战效能,探索高海拔地区组训和综合保障方法路子🍨。

空军地空导弹某团总工程师 贺立华:装备是战斗力的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时刻保持装备处于良好的状态🧛🏽👨👨👧👦,随时能拉出去,随时能打得赢🫨。
2017年6月,空军地空导弹某营被空军授予“长空铁拳导弹营”荣誉称号。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紧紧扭住练兵备战的根本职能,形成全要素🌻、全员额、全天候未知条件下战备拉动新常态,为捍卫国家领空安全锻造空天铁拳。

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牢固确立主建为战、盯战抓建的思想,以创新驱动军事训练改革转型🎊。如今,“蓝盾”演习与“红剑”体系对抗,“金头盔”自由空战、“金飞镖”突防突击🚵🏼♀️,并称空军四大训练品牌。

在“红剑”体系对抗中🧙🏻,地面防空兵融入空军作战体系,与对手展开激烈攻防对抗🧛🏿♂️。地空导弹部队各型防空火力灵活搭配🤳🏿,空防态势机动变换👮🏻♀️,并辅以强电磁干扰,以体系作战效能给航空兵突击增大难度。在斗智斗勇的攻防对抗中🤷♀️,摸索出针对防区外打击、低空超突防🎀、反辐射导弹精确打击等多种威胁的适用战法♙,提高了地空导弹部队的整体抗击效率.
如今,拖着导弹打游击已成为历史,地空导弹部队的“火力网”早已遍布神州,从战功赫赫的第一代防空兵器🏄🏿♀️🦸🏼♀️,到国产新型防空武器🚇,再到体系作战🧗🏿♀️,地空导弹兵的每一次威武亮相,都折射出人民空军的迅猛发展。

从最早的引进到现在的国产明星装备,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装备水平、结构不断完备💥。从国内实战化演训到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竞赛,中国空军的地空导弹部队承接荣誉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