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共青团中央微博发的一张对比图,让人百感交集。
“当我也站在了这个高度,才明白👨🏻🌾,有些桥☹️🚡,只能自己造🧑🏼🤝🧑🏼,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左图是1935年未完工的美国金门大桥上的工人;右图是2017年未完工的中国虎门二桥上的工人。
虎门二桥🪒,总长12.89公里,是位于广东省的一跨千米的世界级悬索桥,预计最快2019年建成。它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打破珠江口两岸只有一个通道的“瓶颈”。


7月22日,在“走进新国企·当代中国奇迹”活动中,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率先走上了这座在建的世界级悬索桥⚫️。



虎门二桥191米高空的猫道🛼,脚下就是茫茫珠江⏏️。晃晃悠悠在高空行走1.3公里后,有人浑身湿透🏃♀️,还有人直接在高空上演了葛优瘫……




参观者近一个小时走完的路,中国交建的建设者每天要走四五个来回,最快的工人走一趟只需要12分钟,在场的人听完都忍不住给建筑工人们点赞📄。


这被汗水浸透的衬衫就是见证……
我们常常自豪兔子是基建狂魔,但这背后,是他们默默在为这个称号付出🐑!



这张对比图下面的网友留言🍿,也燃到想哭。看懂的人自然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和80年前的美国比。
“沧桑百年👨🏿🍼,我们终于回到了本属于我们的高度🧏🏿。”
“自己的路🧎,终归还是要自己走。”






写这段话的时候🧑✈️,我燃烧着最后一点卡路里,半倚在车里,觉得特幸福,连藿香正气水的回味都显得甘甜。因为我刚刚经历了一次迄今最挑战极限的采访。
虎门35度的高温🛌🏿、两侧191米的主桥高度🤼♀️,脚下是昏黄的珠江水,负重几公斤的相机和镜头🛌🏻,沿着还未建好的“猫道”爬过江。下到最低点,想着还要再爬上191米时🥃✍🏼,才知道啥叫“进退两难”🦹♀️。
在每上一步都要用尽全身力气的后半段,一度想把身上上万块的装备扔江里,想了想工资卡,还是做了成熟的决定😹。好在坚持到最后🧏♀️👮♀️,恍惚中听工人师傅说,每天他们都要走三四趟,习惯了......
说真的,虎门二桥是中国大基建工程崛起的一个典型案例👉🏼,工作人员说,架桥领域“90年代前看欧洲,90年代看日本,新世纪就看中国了”。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架桥机,据现场工程师介绍,中国架桥机技术已经反超西方。大桥的建设也带动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前只能靠进口日本的桥索如今国产化后将价格压低了三分之二👎🏿👩🚀,并严重挤压了日本产品的市场。一位普通的工程师在现场真诚的说道🎨:我们的爱国,就是在技术上超过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