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10集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严谨的论述、高远的视角,让观众认识和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脉络,以及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其中《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当前,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而我国经济运行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关键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仍然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表面上😩🐀,我国经济运行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但实质是供给侧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进而导致需求受到压抑和外溢🦃。
供给侧质量不高☪️,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导致海外购物成为消费时尚。此外,也表现为僵尸企业难以市场退出🫧,长期创造无效供给👮🏽♀️,消耗宝贵资源👨🏻🔬,导致金融风险聚集。
供给侧质量不高,已经影响到经济转型升级,阻碍了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形成。
供给侧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缺乏约束㊙️,扭曲的市场信号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部分企业面对盈利空间收窄🤹🏻♂️,不主动转型😀,不积极创新,而坐等政府救助和提供优惠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大量低廉商品充斥于市场🚶➡️,对精品制造形成冲击;资产泡沫非理性膨胀🍔,催生投机之风盛行🤵🏻♂️,毒化了创新创业空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减少无效供给,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胜劣汰🛷,让僵尸企业关门走人🚴🛝。同时,压缩劣质供给生存空间,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市场中的伪造、仿冒、以次充好行为。
扩大有效供给🥳,就是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培育“百年老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行政性手段🫄🏽🦹♀️、政府主导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强化🦏,行政手段见效快🎎,用起来顺手,但缺乏市场机制约束,一阵风过后往往会强劲反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并在供给侧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其实,从供给侧某些重点领域看,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大潜力。每年我国大量进口商品,如果其中部分自己能生产,或者实现“进口替代”🟫,GDP也会实现稳步增长🤷♀️。
例如🫵,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粮食,要花掉几千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由国家用保护价收购,这些粮食储存于国家仓库卖不出去👂🏼,因为消费者吃了不放心🎪🔗,这显然是资源浪费💇🏽♂️。再者,我国每年都要花掉几千亿美元进口精细化工产品,像PX项目,在韩国🙍🏻♂️、日本生产是安全环保的🫄🏽,而我们生产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原因是技不如人。
其实🤽🏼,技术是现成的,而我们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发力,只要在进口产品里面拿出一部分由自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就可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改善供给缺位、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