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21日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与实践🦛🧓🏿。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
提出“四个自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明确改革方向 加强谋篇布局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任务。

他指出,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2014年早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细化为104个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
整个方案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出方向引领。不管怎么改,方向不能变🪤,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加强谋篇布局,通盘考虑🫄🏻,而且突出重点🚖。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在改革方向和工作的布局上🪴,就搭建起了新的“四梁八柱”。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13年11月底,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期间😭🏕,他专程到曲阜进行调研☝🏼。

曲阜,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孔子研究院的展示厅里,他看到桌上摆放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拿起来翻阅,并同随行的同志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

2013年8月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让薪火难续的地方戏看到了振兴契机。《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生动探索,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都焕发出新的面貌。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看待🧑🏼🚒🦏。他提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他强调,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自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印发以来,中央统一部署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入法入规。在201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立法宗旨之一,并贯穿通篇。

△76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在5公里长的中哈边境线义务巡守了52年,成为祖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江西南昌小伙许诺,在路上遇到突发事故起火的汽车🧝🏿🍝,挺身而出,和其他路人一起👩🏿🍼,成功救出4名乘客👩👩👦,见义勇为,令人称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正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英雄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他用这16个字告诉全社会,英雄🙅🏼♂️,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15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2017年,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
实践创新为学术理论提供动力和空间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之后😯,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𓀅,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 最终要看作品
伟大的时代,需要强大的理论𓀂,也需要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2016年11月 北京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2014年10月15日,72位文艺领域的代表人物齐聚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语重心长地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而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出精品 出效益
2015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全国性文艺评奖的标准和审批,压缩奖项的数量🐺,提升奖项的质量,引导和激励健康创作风气,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坚持精品创作𓀘。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排练大厅,“戏比天大”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表示,在创作当中🧣👼🏿,要能够反映出来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的精神气质。要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同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文化企业不能做市场的奴隶
2015年9月,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这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将文化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企业务必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中国出版业、影视业、演艺业以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快速发展👩🍳,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活跃了文化市场。

中国电影人的最新实践告诉我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2014年,中央《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下发。2016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创作和投资热情🧑🏻🎄。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银幕总数达到44489块,已超过整个北美地区的银幕总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已相继上市,市场反响热烈。
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4年1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开启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时代。

△从2014年开始👨🦽➡️,浙江温州市民有了一个新去处——“城市书房”🤜🏿,人们可以选择任何时候来到这里,取一本书⚀,享受一段读书的宁静。
互联网时代 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
进入新千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整个舆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凝神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2017年5月👩🏿⚖️,经中央批准印发《关于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网络内容建设全面展开🕹。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网络时代要依法治网,一些网络造谣者、色情内容提供者和不良网络大V被依法惩治🍕。人民群众对此普遍表示支持和赞赏😼👨🦽。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媒体寄予厚望👂🏻,也反复提出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到解放军报社、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做调研。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他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党的历史上🧚,这是首次针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召开的座谈会,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明确要求、提出遵循。
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随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19”讲话一周年这一天🥏,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上线。这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落地🧜🏼♀️👨👩👧👧,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推出,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登场。
一年来👰🏿♀️,媒体融合成果精彩不断🤶。

△央视新闻移动网微视频《初心》👾🧗🏿♀️,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生动刻画了总书记浓郁的为民情怀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一经推出就引发“现象级”传播,十天内网络总阅读量达到12.36亿🍟,创全网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

△微视频《一带一路高峰时刻》🤸🏻,通过宏大精美的画面和特技剪辑手法,展示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领袖风采👋🏼。

△《大道之行》👨🏼✈️🚟,则对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讲话的原声进行剪辑,直观呈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向全球讲述中国方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思想,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主流媒体加快从“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基本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并正在着力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迈进,有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文化 世界表达
2014年3月27日,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联合国专门机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发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

2014年3月 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习近平主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把古琴⏱,一支笛子,高山流水之间,伯牙子期的千古佳话重现,中央民族乐团排演的《又见国乐》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观众的掌声中,中国艺术家✬🫱🏿、中国民乐人找到了文化自信。
带着自信🌉,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作家🐓,闪耀在国际大奖舞台的聚光灯下。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整个世界。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张艺谋表示,我们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对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𓀀。在作品中,肯定要反映中国的情怀🔽,中国人的想法,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也就是在反映中国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誉为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目前全球发行已超过625万册⛹️♀️,除中文版外🌍,还被译成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个语种版本。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促进当代国人把更多的文化自信🌖、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带到全世界面前,带入到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
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时代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